
环境署
与会者在大韩民国釜山参加会谈,以达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终结塑料污染的国际文书。
应对塑料污染
塑料污染谈判取得进展 12月,各国在敲定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终结塑料污染的文书方面更进了一步。在大韩民国釜山举行的会谈中,来自170多个国家的代表一致同意,《主席案文》将作为2025年新一轮谈判的起点。“很明显,全世界仍然希望并要求终结塑料污染。”环境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说,“我们需要确保我们制定的文书能够有力地应对这一问题,不要让出拳的力道低于预期。”
人类每年产生4亿多吨塑料,其中大部分最终流入环境。塑料污染对人类和地球健康构成的威胁日益严重,在整个2024年,环境署领导了一场旨在终结塑料污染的全球运动。环境署为30多个国家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其制定法规,从源头上减少塑料污染、改进产品设计、扩大再利用和再填装系统、并加强废物管理实践。
在首个此类计划中,环境署为12个国家提供了建议,在早期阶段协助它们制定生产者延伸责任制(EPR)政策——要求生产者对塑料包装的整个生命周期负责。这项工作旨在提高回收率,改进产品设计,减少塑料污染。
目前,约有40个国家已经制定并正在实施EPR计划。在印度,环境署正在支持推出针对某些一次性塑料的禁令,并协助实施国家EPR指导方针。已有超过45000家公司加入了EPR计划。
环境署主持的《巴塞尔公约》、《鹿特丹公约》和《斯德哥尔摩公约》秘书处向53个国家提供了改善塑料废物管理的技术援助。在这项工作的促进下,南非创立了废物管理中心,东南亚制定了关于一次性塑料的区域政策,斯里兰卡启动了向儿童讲授塑料污染危害的计划。
最终,代表17万亿美元资产的180家投资商、银行和保险公司签署了由环境署金融倡议支持的《塑料污染问题金融声明》,鼓励各国达成终结塑料污染的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