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一图胜千言,那么对于今年地球卫士奖“商界卓识”类别奖项获得者玛丽亚·科列斯尼科娃(Maria Kolesnikova)而言,一张图片足以发起一场运动。

彼时,2016年,28岁的科列斯尼科娃正从事公共关系相关工作,但在业余时间在绿色出行组织(MoveGreen),一个由吉尔吉斯斯坦的青年发起并引领的环境组织,做志愿者。

在那里,有人给她看了一张照片,一张从吉尔吉斯斯坦首都周边山顶拍摄的比什凯克俯视图。 “你完全看不到这座城市,”她说,“比什凯克就像是被一张灰色的毯子覆盖了。我不知道该怎样去形容,我只知道这一切真的很糟。”

比什凯克拥有大约100万人口,是世界上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在冬季的几个月里,这座城市经常被困在浓雾中。雾霾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自然环境——这座城市的平均温度比周围高出5°C——二是为大多数家庭供暖的煤炭所产生的烟雾。 “我们想深入了解我们呼吸的空气成分,以及我们的城市正在收集哪些数据,看看怎样进一步改进,让整体情况变得好一些。”科列斯尼科娃说,“但我们没有找到任何相关的实际数据——要么没有被收集,要么没有被共享。因此,我们决定自己生成数据。”

低调的开始
绿色出行组织最初只有三个传感器来测量空气质量,他们在吉尔吉斯斯坦首次监测了因煤炭和其他燃料的燃烧、以及灰尘产生的细颗粒物 (PM 2.5) 的水平。在足够高的浓度下,这些细颗粒物会引起肺部炎症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称,空气污染每年导致多达700万人死亡。

当第一次获得测量数据时,科列斯尼科娃和绿色出行的团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们发起了一项名为“让学校轻松呼吸”的倡导活动,将宣传对象定位为比什凯克的学生群体。在全球范围内,93%的儿童生活在空气污染水平高于世卫组织限值的环境中。每年约有60万人因空气污染而过早死亡,而长期暴露在污浊的空气中也会损害儿童的认知功能,影响生长发育,并使儿童在以后的生活中面临更易罹患慢性病的风险。

在比什凯克,各大学校都安装了传感器来测量空气质量,以便在空气污染严重时提醒大家及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教育工作者还与学生家长分享相关数据,警告父母避免他们的孩子长期接触这些细颗粒物。如今,该城市和地区安装了100多个传感器。

在比什凯克,各大学校都安装了传感器来测量空气质量,以便在空气污染严重时提醒大家及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教育工作者还与学生家长分享相关数据,警告父母避免他们的孩子长期接触这些细颗粒物。如今,该城市和地区安装了100多个传感器。

绿色出行组织开发了一款名为AQ.kg的应用程序,现已在全球范围内推广。这是一个实时的收集器和传送器,用于收集和传送有关空气质量的可操作数据。该应用程序每隔20分钟就从吉尔吉斯斯坦两个最大的城市比什凯克和奥什汇总空气中有关污染物浓度的数据,包括细颗粒物PM2.5及其较大的同类PM10。

“我们的数据和方法不断遭受挑战,被质疑公民监测的数据不可靠。”科列斯尼科娃说, “但我们坚持在开会,不断地回顾、反思、改进。如今,我们在大众群体间建立了信任,还与政府建立了联系,以改善比什凯克的环境监测,实现更好的监测和更少的排放。”

“科列斯尼科娃的奋斗历程,反映了个人和公民如何能够利用科学和数据的力量来推动环境变化。”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Inger Andersen)表示。“人们常常好奇自身是否能做些什么来对抗污染、缓解气候变化或是推动解决地球面临的其他一些挑战。玛丽亚·科列斯尼科娃印证了这一点。她的投入和奉献精神令人印象深刻。她身体力行地证明了,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让地球变得更美好的道路上发挥作用。”

未来的计划
绿色出行组织未来几个月的计划包括:呼吁市政和国家层面制定政策,出台定期分享空气质量监测结果的法案。吉尔吉斯斯坦致力于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目标,包括在2025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 减少16%以上的无条件国家自主贡献承诺。

替代能源有巨大的机会:吉尔吉斯斯坦仅开发&释放了10%的水电潜力,其他的可再生能源选择包括通过太阳能、风能、沼气(一种通常由农业废弃物制成的燃料)提高供暖和电力供应。

科列斯尼科娃表示,如果吉尔吉斯斯坦加大对于科学的投资,她的国家将有能力设计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创建一个与周边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生态友好型社会,包括她心爱的山脉。

由于空气污染无国界,科列斯尼科娃和绿色出行组织正致力于与其他中亚国家制定区域计划。她的目标是说服该区域的六个国家达成合作意向,携手解决不断加剧的城市空气污染问题。制定评估空气质量的系统和标准至关重要。联合国环境署最近的一项研究 发现,只有57个国家持续监测空气质量,而高达104个国家没有监测空气质量的基础设施。

科列斯尼科娃说,她的动力,源自“推动世界变得更美好”的愿望。

“作为一名环保积极分子,你可能常常会失去动力——自认自己工作很努力,却往往努力过后没有回报,到最后,甚至可能不想继续前进。但后来你意识到,这样不行,必须有人挺身而出为未来负责。那个人为什么不能是我?”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地球卫士奖” “地球卫士青年奖” 旨在表彰对环境产生变革性影响的个人、团体和组织。地球卫士奖每年颁发一次,是联合国最高级别的环境荣誉,表彰来自政府、民间社会和私营部门的杰出领袖。

联合国大会宣布“2021-2030年为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 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FAO) 的共同领导,以及合作伙伴的支持下,这一倡议旨在防止、遏制并扭转全球生态系统的丧失和退化趋势,恢复数十亿公顷的土地,其中涵盖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作为一项全球性号召,“联合国十年”倡议汇集了政治支持、科研和财政力量,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恢复。

今年早些时候,当巴巴多斯总理米亚·莫特利(Mia Amor Mottley)站在联合国大会的主席台前发表演讲时,她没打算手下留情。在世界各国领导人面前,她严厉谴责那些将世界推向气候灾难边缘,严重危及包括巴巴多斯在内的小岛屿国家未来的“个别国家”。

“我们的世界还没意识到自己在玩火,如果我们不控制住这场大火,它会将我们所有人烧得片甲不留,”她在9月份的演讲中指出。她还借用雷鬼音乐大师鲍勃·马利的歌词补充道:“谁会站出来捍卫我们人民的权利?”

莫特利慷慨激昂的演讲瞬时登上了世界各地媒体的头版头条。许多人都是因为莫特利犀利的言辞而认识了她。但实际上,作为今年地球卫士奖政策领导力类别奖项的得主,这位巴巴多斯的总理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对抗污染、气候变化和森林砍伐,引领巴巴多斯成为全球环境保护运动的领跑者。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 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 (Inger Andersen) 表示:“莫特利总理一直以来都坚定地捍卫那些最易受到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和自然退化以及污染和废弃物这三大地球危机影响的群体。她对于环保事业的倾情投入和积极倡导,以及她在环保政策方面取得的成就,为世界领导人如何就环境问题采取大胆、紧急的行动树立了典范。”

莫特利于2018年凭借全国70%普选选票的绝对优势当选为巴巴多斯总理,成为巴巴多斯自1966年独立以来的首位女性领导人。在她的监督和领导下,巴巴多斯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计划,致力于在2030年前淘汰化石燃料。她的愿景是未来巴巴多斯每家每户的屋顶上都装着太阳能板,院子里都停着电动汽车。

莫特利从巴巴多斯近20%的森林覆盖中获得灵感,并监督制定了一项国家战略。她动员全国人口参与其中,携手在国内种植超过100万棵树木。该计划旨在促进粮食安全并增强整个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

这一倡议的出台不可谓不及时,特别是考虑到联合国环境署在其近期发布的最新报告中发出的警告。报告指出,世界正朝着升温 2.7°C 的趋势发展,这一升温幅度可能会导致地球生态系统发生灾难性变化。在莫特利的敦促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就《 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行动计划》达成一致意见的地区,该计划旨在防止和扭转全球自然环境的退化。联合国环境署于2021年6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每投入一美元用于生态系统恢复,就会产生高达30美元的经济效益。 

莫特利坚持认为,解决环境问题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消除贫困至关重要。她表示,应对气候相关灾害会削弱一个国家投资兑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能力。其他关乎民生的部门,比如教育、医疗、基础设施都会受到影响,因为你的财政空间被压缩了。”

她还是那些极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那些预计将被海平面上升淹没的小岛屿国家的代言人。在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 António Guterres) 10月访问巴巴多斯期间,她强调了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气候适应资金的重要性。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应对干旱、洪水和海平面上升等气候相关灾害的成本为每年700亿美元,到2030年可能会增加到每年3000亿美元。

“我们必须认识到,如果我们不能在这个阶段解决融资问题,不能就融资框架达成一致,我们不久后一定会遇到问题。”莫特利说。为了帮助巴巴多斯适应气候危机,莫特利率先发起了一项名为“屋顶到珊瑚礁”(Roofs to Reefs)国家复原计划。该倡议通过使用 创新的金融工具来扩大公共支出,用于“从加固房屋到修复珊瑚礁”的一系列事情,这有助于保护海岸线免受风暴侵袭。 “屋顶到珊瑚礁”为其他同样受气候变化围困的国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模型。 

莫特利还是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全球领导人小组的联合主席,领导国际抗击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 (AMR) 的努力,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是对环境、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威胁。 AMR 是生物体抵抗用于治疗人类和动物疾病的药物作用的能力。滥用和过度使用包括抗生素在内的抗微生物药物会加剧气候变化、自然和生物多样性的退化以及污染和废弃物危机。 

随着世界继续致力于从严峻的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 大流行中复苏,莫特利强调,绿色复苏对于巴巴多斯等依赖旅游业的国家而言至关重要,涉及到国家的财政安危。她还警告说,继续保持“一切照旧”(business as usual)的模式将加速气候危机。

“我认为,疫情大流行和气候危机的结合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政治窗口期,强迫我们停下来审视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她说,“我真正希冀实现的,是我们所有人都树立起对环境和子孙后代的责任意识。”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地球卫士奖”“地球卫士青年奖”旨在表彰对环境产生变革性影响的个人、团体和组织。地球卫士奖每年颁发一次,是联合国最高级别的环境荣誉,表彰来自政府、民间社会和私营部门的杰出领袖。

联合国大会宣布“2021-2030年为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 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FAO) 的共同领导,以及合作伙伴的支持下,这一倡议旨在防止、遏制并扭转全球生态系统的丧失和退化趋势,恢复数十亿公顷的土地,其中涵盖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作为一项全球性号召,“联合国十年”倡议汇集了政治支持、科研和财政力量,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恢复。请访问www.decadeonrestoration.org了解更多信息

可能是由于从小上钢琴课时就“与邻居的猴子为伴”,又或者是因为在乌干达坎帕拉上小学时曾创办过野生动物俱乐部,今年地球卫士奖“科学与创新奖”得主格拉蒂丝·卡雷玛-齐库索卡博士(Dr.Gladys Kalema-Zikusoka )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她想与动物一起工作。

“基本上,宠物是我的第一个朋友。” 卡雷玛-齐库索卡博士表示。她是受过专业培训的野生动物兽医,致力于保护一些世界上最稀有的灵长类动物,包括濒临灭绝的山地大猩猩。她的大部分工作都在与保护区接壤的东非贫困社区展开,在那里她帮助改善了医疗环境并创造了经济机会,将许多当地人变成了合作伙伴。

“拉蒂丝·卡雷玛-齐库索卡博士是以社区为单位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的先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Inger Andersen)说。 “在多数地区,经济压力会造成人与动物之间的摩擦。但她的工作表明,当地社区能够带头保护周围的自然和野生动物,并克服所有冲突,为所有物种创造利益。”

在家人的支持下,卡雷玛-齐库索卡开始了国外求学之旅,她分别在乌干达、英国和美国获得了学位。在她20岁出头的时候,她回到乌干达实习,并最终确定了她未来工作的地点,位于乌干达偏远和贫困的西南部的布温迪难以穿越的国家公园。

这是卡雷玛-齐库索卡和布温迪的山地大猩猩们旅途的开始,当时这位年轻的兽医学生发现,保护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有些人专注于旅游业和社区保护,”她回忆道。 “那里有看守和护林员,还有和平工作团(Peace Corps)和旅馆。但当我结束了实习工作时,我明白了旅游业和保护事业有多复杂。”

卡雷玛-齐库索卡将成为乌干达野生动物管理局的首位野生动物兽医。在那里,她开始采用一种新方法来保护野生动物——一种专注于改善布温迪周围偏远村庄的生活和生计的方法。

“(这允许)人类享受更好的生活质量,并对保护工作更加积极。当你向人们表明,你关心他们,在意他们的健康和福祉时,你就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与野生动物共存。”

这是卡雷玛-齐库索卡近 20 年前创立的组织背后的指导原则:“通过公共卫生保护野生动植物”组织。它已将其乡村卫生模式扩展到刚果民主共和国维龙加国家公园附近的保护区,以及乌干达埃尔贡山国家公园的两个非保护区。除了促进个人卫生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外,这些团队还支持计划生育。

认识到人类与野生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畜共患病在两个种群之间的传播,对于卡雷玛-齐库索卡而言至关重要,这为她助力乌干达政府应对COVID-19大流行病,提供相关指导方面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全球封锁阻碍了乌干达西南部的旅游业,迫使一些人重新从事一项特别有问题的职业:偷猎。这很可能使布温迪山地大猩猩种群恢复进程所取得的艰苦进展功亏一篑,如今,相关种群数量已稳步增加到400多只。这表明濒危物种种群中,近一半仍然生活在野外。

“通过公共卫生保护野生动植物”组织为各家各户提供了快速生长的作物,使他们至少能够种植足够的食物来养活自己。他们还向社区传达了重要信息。 “我们告诉他们,你必须继续保护野生动物,你们已经见证了它所能带给大家的惠益。这就是你的未来。”

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 最新发布的报告,人与动物之间的冲突是世界上一些最具标志性物种长期生存所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在乌干达等许多国家,冲突加之COVID-19的健康风险,进一步危及了濒危物种的生存。

卡雷玛-齐库索卡与国家公园的工作人员合作,鼓励游客和护林员戴口罩,不仅是为了防止 COVID-19在他们之间传播,也是为了保护可能被人为病原体感染的大猩猩。这项工作将进一步升级为旨在限制人畜共患疾病(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传染病)传播的协议,并为致力于对抗 COVID-19 的当地卫生工作者提供培训。现在,非洲的 21 个国家——包括13个类人猿种群数量不断减少的国家——已经签署了该指南。

卡雷玛-齐库索卡说:“我们确实正在将预防人畜共患病的模式用于COVID-19 的预防。” “通过公共卫生保护野生动植物”组织还研究了如何帮助与野生动物共享空间的当地社区实现收入来源多样化。该组织的最新项目是大猩猩保护咖啡。工作人员教授布温迪附近的农民如何种植一流的咖啡豆,同时节约用水和使用有机肥料。 “我们正致力于影响力投资。” 卡雷玛-齐库索卡说,“这关乎保护工作的可持续融资。”

如今,卡雷玛-齐库索卡因其工作而享誉全球。她说,她希望她能激励非洲年轻人选择投身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环保主义者缺乏当地代表性。没有多少人来自濒危动物的所在国。”她说, “我们需要更多的本土卫士,因为这些人将成为其所在社区和国家的决策者。”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地球卫士奖” 和““地球卫士青年奖”旨在表彰对环境产生变革性影响的个人、团体和组织。地球卫士奖每年颁发一次,是联合国最高级别的环境荣誉,表彰来自政府、民间社会和私营部门的杰出领袖。

联合国大会宣布“2021-2030年为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 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FAO) 的共同领导,以及合作伙伴的支持下,这一倡议旨在防止、遏制并扭转全球生态系统的丧失和退化趋势,恢复数十亿公顷的土地,其中涵盖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作为一项全球性号召,“联合国十年”倡议汇集了政治支持、科研和财政力量,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恢复。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水肺,面罩、脚蹼和潜水服都是用来休闲娱乐的设备。但是,对于今年地球卫士奖“激励与行动奖”得主,非营利团体美拉尼西亚群岛的海女 (SWoM)而言,这是她们推动变革的工具。

穿戴好潜水设备,30多位成员开始追踪记录美拉尼西亚群岛周边脆弱的珊瑚礁系统的健康状况,这里汇集了很多南太平洋岛屿国家。他们的目标是教授当地女性潜水和生物学技能,训练她们独立监测珊瑚礁的健康,并推动创建并恢复海洋保护区。

“我依稀记得第一次去附近渔村招募当地女性加入我们团队时的情景。”团队成员伊瑟瑞尔·阿图尔(Israelah Atua)回忆道, “起初,她们根本不理睬我们。但我们最终说服了她们,让她们意识到海洋保护是确保所有人生计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美拉尼西亚群岛的海女主要的工作区域集中在“珊瑚三角洲”(Coral Triangle),它位于大堡礁和美拉尼西亚及东南亚的岛屿群岛之间,占地570万平方公里。这里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也是渔业重地,孕育了丰富且多样化的海洋生物。但如今这一区域业受到人口数量激增以及日益严峻的废弃物问题的威胁。

全球的珊瑚礁都受到气候变化,过度捕捞和污染的威胁。根据联合国环境署最新的报告,2009年至2018年间,海洋温度的持续上升已经导致全球14%的珊瑚礁消失了。尚存的多数珊瑚礁也濒临灭绝。

健康的珊瑚礁对于承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至关重要,包括海洋酸化和极端天气事件。但报告表明,即使全球采取最强有力的行动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1.5°C范围内,截至2050年,世界上70-90%的珊瑚礁仍然会消失。

但令人欣慰的是,珊瑚礁有极强的复原力,如果海洋环境得到保障,珊瑚礁就能够得到恢复。由珊瑚海基金会开展的 “海女”倡议(SeaWomen),自2018年以来,就致力于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内推进珊瑚礁的修复,并支持建立禁渔区。它还支持在这两国设立海洋保护区,以确保村民未来能够拥有丰富的鱼类资源来维持生计。

“海女倡议” 也同时改变着人们对于女性在社区中所能承担的角色以及女性领导力的看法。

“在社区中有一位能够使用当地语言倡导海洋保护事业,向大家普及如何开展海洋保护工作的女性非常重要。”珊瑚海基金会执行董事安迪·刘易斯(Andy Lewis)表示。 “如果不充分认可土著文化的重要意义,就无法在这些国家开展保护工作。”

对于海女团队而言,将土著知识与科学相结合,是他们调动社区参与的核心。从社区成员那里了解到一年中什么时候鱼类资源最丰富;珊瑚礁的颜色变化与水下调研数据如何进行匹配等,对于她们宣传保护海洋以及设立海洋保护区的价值至关重要。

但同样,海女们表示,她们正在挑战女性在家庭,社区和社会中被定义的传统角色。

“当你培养了一个女性,你实际上就是培养了一整个社会” 总部设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海女组织的联合负责人伊娃杰利斯塔·奥佩利斯(Evangelista Apelis)表示。“我们正在努力培训女性。待她们通过考核,她们就会重返社区,并在自己的家庭和社会中产生影响。”

所有海女们都要经过严格的海洋科学的训练,并辅以珊瑚礁调研技术和珊瑚礁生态实践培训。随后,她们还要学习潜水。

“我很爱我的工作,它能够让我体验到水下世界的美丽,” 奥佩利斯说。,“在潜水前,你会想像水下多姿多彩的世界,但现实的情况则更迷人——各种各样的鱼,沉船的残骸......就好像一切都活了过来。”每个海女都要考取国际认可的潜水证书,并学习如何使用GPS定位技术,水下相机来拍照和录像,以调查“珊瑚三角洲”鱼类和珊瑚礁的数量。自 2018 年以来,在美拉尼西亚海女们的努力下,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水域新增了 20 多个建立海洋保护区的提案。

“珊瑚礁是海洋生物的避难所,支持无数沿海社区的经济,”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Inger Andersen)表示, “珊瑚礁对我们星球的未来至关重要,美拉尼西亚群岛的海女们为保护这些美丽的,多样化的生态系统所作的工作令我们备受鼓舞。”

对于海女组织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西新不列颠省的团队领导者Naomi Longa而言,帮助创造海洋保护区意味着她不仅是所在社区的领导者,而且还在为未来铺路。随着人口压力的增长,海洋面临的压力也不断加剧,海洋保护区计划是对一个易受压力和冲击的社区长期福祉的投资。

“我们实际上正在为未来一代节省粮食。”她说。 “物种不断在灭绝,所以当我们的后代出生时,生活在那些海洋保护区中的海洋生物可能是届时唯一还存活的物种。”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地球卫士奖”“地球卫士青年奖” 旨在表彰对环境产生变革性影响的个人、团体和组织。地球卫士奖每年颁发一次,是联合国最高级别的环境荣誉,表彰来自政府、民间社会和私营部门的杰出领袖。 

联合国大会宣布“2021-2030年为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 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FAO) 的共同领导,以及合作伙伴的支持下,这一倡议旨在防止、遏制并扭转全球生态系统的丧失和退化趋势,恢复数十亿公顷的土地,其中涵盖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作为一项全球性号召,“联合国十年”倡议汇集了政治支持、科研和财政力量,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恢复。

On a sprawling campus in Pretoria, scientists, engineers and researchers are hard at work in South Africa’s biggest and best-resourced laboratory complex. Hunched over microscopes, peering into petri dishes and meticulously recording test results, they have a shared visio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all South Africans, as sustainably as possible. 

For almost eight decades, the Council for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CSIR) has harnessed some of the most brilliant minds to drive innovation in agriculture, energy, chemicals, health care, manufacturing, mining and defence.

In recent years, Africa’s lead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organization has also developed a series of innovations to tackle plastic pollution, which is taking a mounting toll on the environment.

“Everything that we do as CSIR ought to contribute towards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eople of South Africa,” said CSIR’s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Thulani Dlamini, in an interview with the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 “That's the litmus test of whether we are really making an impact.”

For its efforts to develop and apply solutions to plastic pollution, CSIR has been named the 2023 Champion of the Earth for Science and Innovation , one of the United Nations’ highest environmental honours.

“Science-based, data-driven solutions are essential for environmental action to be effective,” said Inger Andersen, UNEP’s Executive Director. “The outstanding work undertaken by South Africa’s Council for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reminds us that innovation is crucial if humanity is to forge a more sustainable future for people and planet.”

A woman wearing a lab coat and protective goggles pours a liquid into a device.
CSIR uses state-of-the-art technology to test plastics’ biodegradability, produce compostable plastic and more. (UNEP/Ihsaan Haffejee)

Innovation to improve lives 
Following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South Africa recognized that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was needed to spur its economic recovery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us, through an act of parliament, the country established CSIR in 1945.

Throughout its history, CSIR has played a vital role in providing rigorous evidence to inform decision making.

In 2022, it was the first to use Pathways , a software application developed by Pew Charitable Trusts and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to evaluate local strategies to reduce plastic pollution.

Its findings contributed to a report aimed at policymakers, which concluded that South Africa could reduce plastic pollution by 63 per cent by 2040 with interventions across the plastics value chain. Those include limiting the demand for plastic, using alternative materials and increasing waste-collection.

“There is no single solution to effectively address plastic pollution in the country,” said Dlamini. “It will require both upstream interventions – such as reducing demand and coming up with alternatives – as well as downstream interventions, such as improved waste collection, disposal and increasing recycling capability.”

Tackling plastic pollution 
Affordable, flexible and durable, plastic has transformed everyday life and brought about many benefits to society, including in health care, construction, packaging and energy.

However, plastic generates 1.8 billion tonnes of planet-warming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 year, 3.4 per cent of the global total. Less than 10 per cent of plastic ever produced has been recycled. The rest is buried, burned or leaks into the environment.

South Africa’s rising population and increased consumption means that, without urgent action, plastic pollution in the country is set to almost double to 865,000 tonnes in 2040 from 491,000 tonnes in 2020, according to CSIR data .

To help reduce that toll, CSIR has developed a compostable plastic. Outside experts say that for very specific applications in which plastic waste is hard or nearly impossible to collect, such as agricultural mulch films, biodegradable plastic may be a useful solution. Products made from CSIR’s plastic alternative can biodegrade within 180 days or, combined with organic waste, turn into compost within 90 days, leaving no toxic residues.

Not all “biodegradable” plastic is what it is purported to be, however.

Thanks to equipment provided by the United Nation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and the Government of Japan, CSIR hosts the only laboratory in Africa with the capacity to test plastics that are promoted as biodegradable. Not only does this enhance transparency but the process can also identify any problematic types of new material.

The council has also created the #SolvePlasticsAfrica Hub, an open-source online platform that can help foster solutions, knowledge-sharing and collaboration between private and public sector partners across the continent.

“We don't want to do research that only ends up in the lab. We want to see this being translated where it makes an impact. We want to see the commercialization and scaling up of some of the solutions that we've developed,” Dlamini said.

CSIR employs about 2,400 staff, of whom 1,600 are scientists, researchers and engineers. The council’s cutting-edge research has led to numerous breakthroughs outside of plastics,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a stem cell technology that could hold the key to finding cures to some of Africa's most prevalent diseases. Other highlights include techniques to genetically engineer pearl millet to boost its nutritional value and a high-resolution mapping tool to manage South Africa’s forests and monitor their biodiversity.

A man wearing a lab coat using tweezers to pull a thin, opaque sheet out of a jar.
CSIR employs about 2,400 staff, of whom 1,600 are scientists, researchers and engineers. (UNEP/Ihsaan Haffejee)

“We are not just about making materials or blending polymers,” said Maya Jacob John, a principal researcher at CSIR. “In the long run, [our goal] is solving problems, including plastic pollution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bout the UNEP Champions of the Earth

The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s (UNEP)Champions of the Earth honours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 whose actions have a transformative impact on the environment. The annual Champions of the Earth award is the UN’s highest environmental honour. #EarthChamps 

 

About the #BeatPollution campaign

To fight the pervasive impact of pollution on society, UNEP launched #BeatPollution , a strategy for rapid, large-scale and coordinated action against air, land and water pollution. The strategy highlights the impact of pollution on climate change, nature and biodiversity loss, and human health. Through science-based messaging, the campaign showcases how transitioning to a pollution-free planet is vital for future generations. 

2020年8月,贝鲁特港口发生大规模爆炸,留下一片狼藉,到处是混凝土、金属和碎玻璃。由大量硝酸铵产生的爆炸,在二十多公里外也能感觉到冲击。

黎巴嫩首都需要完成大规模清理工作,arcenciel 是参与其中的众多非营利组织之一,从被毁坏的街区上收集了9000吨碎玻璃。

这些玻璃将经过压碎、熔化和重塑,供日后使用。

“在贝鲁特发生爆炸后,我们开展了多个项目来帮助重建社区,收集碎玻璃。”arcenciel 环境项目负责人马克-亨利·卡拉姆(Marc-Henri Karam)表示。

这些工作体现了 arcenciel ——今年地球卫士奖激励与行动奖的获得者——过去二十年间对黎巴嫩废弃物管理工作的贡献。

这家成立于1985年的志愿者组织,在黎巴嫩这个面临着垃圾处理困难的国家,发起了从医疗垃圾到衣服的各种回收计划。凭借多年来在医疗垃圾处理方面领先的专业经验,arcenciel还协助黎巴嫩制定了国内首部废弃物管理法。

“我们发现了许多影响环境的问题,特别是那些对社区和社会健康有影响的问题。”arcenciel的总经理罗宾·里查(Robin Richa)表示,“我们一直在尝试从战略角度寻找能够产生可持续影响的活动。”

管理废弃物

arcencial 的成立旨在为黎巴嫩内战中受伤的人们提供支持。该组织服务社会的精神一直延续到如今的各项活动中,重点帮助边缘化的人群为他们的社区作出贡献,同时鼓励环境可持续性与自然资源保护。

arcenciel 通过“可持续农业和环境计划”,在黎巴嫩提供了固体废弃物管理服务、专业经验和倡导工作,而黎巴嫩要想安全、有系统地处置这些垃圾,这一系列支持必不可少。2003 年,该组织开始处理医疗垃圾,如果这些废物未经处理就被丢弃到露天垃圾场和垃圾填埋场中,就可能会造成感染、传播疾病、污染水体和生态系统。

如今,arcenciel负责处理黎巴嫩87%的医疗垃圾,利用蒸汽消毒设备将其转化为生活垃圾。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数万吨额外的医疗垃圾,包括注射器、针头、检测试剂盒、口罩、手套和个人防护设备等,因此该组织发挥的作用更为急迫。仅在2020年一年,arcenciel 就处理了996吨医疗垃圾

卡拉姆说:“我们正在不断降低垃圾填埋场的感染风险,减少传染性废弃物,这可以带来更清洁的土壤、更清洁的地下水,改善每个人的健康。”卡拉姆表示。

“减少废弃物、促进循环利用对于消解‘用一次就扔’的文化至关重要,而这种文化恰恰是污染我们星球并导致气候紧急状态的罪魁祸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表示, “arcenciel 在废弃物管理方面起到的带头作用是振奋人心的。这个组织正在帮助我们为子孙后代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 

应对危机

环保的废弃物管理措施对于保护生态系统乃至公共卫生都至关重要,这两者也是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的核心目标。

arcenciel 帮助黎巴嫩最大的两个巴勒斯坦难民营和贝卡地区三个叙利亚难民营改善了废弃物管理。在贝卡地区,该组织向居民展示了如何收集、分类和回收废弃物,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为难民创造了收入来源。

应对危机一直是 arcenciel 工作的标志性特征。2015 年,Naameh 垃圾填埋场的关闭导致贝鲁特的街道和黎巴嫩山上堆积了大量垃圾,为此,arcenciel 将其回收的物料体量增加了一倍不止,收集了852吨废弃物。该组织还出版了一本关于有效管理废弃物的手册,不仅培训各个城市如何运行自己的废弃物管理中心,也提高了公众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该组织还将回收与再利用的理念扩展到旧家具、旧衣物领域。垃圾填埋场中任何具有再利用价值的东西都被保留,然后被改造利用、重新出售。

法律先例

arcenciel 协助黎巴嫩制定了国内第一部固体废弃物管理法律(于2018 年通过),并起草了一项废弃物处理国家战略,目前由环境部和农业部采纳。  

“这项法律规定,医院必须处理医疗垃圾,这是我们最大的成就之一。”卡拉姆表示。

面向未来

在位于贝卡地区、面积 2.3 平方公里的 Domaine de Taanayel地块上,arcenciel 建立了一个几乎完全依靠太阳能发电的农场,这是促进可持续农业工作的一部分。为了减少土壤侵蚀和水资源消耗,arcenciel 使用了灌溉施肥法——一种通过灌溉系统来更有针对性地向植物输送液体肥料的工艺。Domaine还是当地唯一一家生物杀虫剂生产商,其杀虫剂毒性残留远低于传统化学杀虫剂。此外,农场中还建立了一座生态小木屋,有助于促进负责任旅游,并对当地环境及其生态系统给予尊重。

尽管黎巴嫩接连不断的危机带来了许多挑战,但 arcenciel 的团队表示,他们下定决心继续努力,为后代保护好环境。

“面向未来是我们的动力。”里查说。

30年前,康斯坦丁诺·奥卡·丘塔斯(Constantino Aucca Chutas)作为一名生物学专业的学生在秘鲁库斯科进行田野调查时,对保护自然萌生了兴趣。

库斯科城被秘鲁安第斯山脉所包围,景色令人叹为观止,当年却面临着非法伐木和农场扩张的压力。

“环保已成为一种必然。”奥卡最近在接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 采访时表示。他的祖父母是克丘亚土生土长的农民,在他们的敦促下,他保卫自然的使命感日益强烈。“他们告诉我,你的名字叫做奥卡,是战士的意思。请尽你所能为我们农民做点事情。”

过去30年来,奥卡一直在践行这份请求,带领当地社区为保护南美地区的森林而奋斗。这些森林对于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也是众多独一无二的动植物的家园。

奥卡于2000年创立的 Asociación de Ecosistemas Andinos已在秘鲁种植了300多万棵树,并对3万公顷的土地进行了保护和修复。

鉴于他的卓越成就,奥卡被授予“地球卫士奖激励与行动奖”——联合国环保领域的最高奖项。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坐拥多个世界上最具生物多样性的森林生态系统,但由于采矿、农业和基建,超过40%的森林已被清除或退化。

而奥卡的社区主导型保护项目,使历来处于边缘地位的原住民社区获得了对自己土地的合法权利,并为他们的原生森林建立了保护区。

“康斯坦丁诺·奥卡·丘塔斯的开创性工作让我们意识到,原住民社区是保护生态系统的最前线,”环境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说,“他们是自然界最优秀的守护者之一。当前正值地球最为紧迫的时刻,他们为生态系统恢复所作出的贡献是非常宝贵和及时的。”

 

恢复“云雾森林”

Asociación de Ecosistemas Andinos 已动员数千人在库斯科保护和恢复古老的、曾经占据安第斯山脉的Polylepis 森林。这些树木生长在海拔5000米以上,云雾缭绕,是全球最高的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这片森林为濒危的野生动物提供庇护,可以储存碳,修复土壤,还可以为下游的农业社区提供水源。Polylepis 森林屹立山巅,可以吸收雾气并储存云层中的大量水分,而这些水分又会逐渐通过苔藓排出,注入山涧,使其流淌不息。

曾经,安第斯山脉的大片地区都覆盖着 Polylepis 森林,但由于数十年来毁林取柴、放牧牲畜、伐木和铺路对森林造成的破坏,如今这片森林的面积仅有50万公顷。失去这些山林对水源的短缺造成冲击,影响到数百万人的生活和生计。

为了保障本土农民后代的生存,奥卡的协会每年都会在库斯科举办植树节。在这一天,首先举行源自当地丰富的印加文化遗产的祖传仪式:村民们爬上陡峭的山路种下树木——一些人会背着成捆的树苗,一些人会背着小树,而音乐家们则会吹响海螺壳和击鼓,来表达对大自然的敬意。

“我们每种下一棵树,就是对地球母亲的一种回馈。我们坚信,我们种的树越多,人们的生活就会越幸福。这是一种庆祝,是一个快乐的日子。”奥卡说。

 

回馈当地社区

当地社区恢复濒危栖息地、保护鸟类和其它野生生物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Acción Andina 协助当地社区保障土地所有权,从而为防止木材、采矿和石油公司的开发提供了法律保护。

奥卡和他的团队还建立了保护区,为偏远山村请来医生和牙医,并为社区提供太阳能电池板和清洁燃烧的黏土炉灶,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奥卡对生态系统再生的愿景不仅局限在他的家乡秘鲁。2018年,Asociación de Ecosistemas Andinos 和美国非营利组织 Global Forest Generation 联合组建了 Acción Andina,在其他安第斯山脉国家推广社区主导的再造林模式。

作为 Acción Andina 的主席,奥卡正在负责监管未来25年阿根廷、玻利维亚、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以及秘鲁等国100万公顷关键森林保护和恢复的计划。他的工作体现了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 对全球采取行动,预防、阻止和逆转生态系统退化的号召。

 

共同利益

研究表明,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恢复2000万公顷已退化的生态系统,在50年内可产生 230亿美元的效益。要将全球变暖控制在2°C以内,并协助社会和经济体适应气候变化,繁茂的生态系统也同样关键。

奥卡工作的核心在于,他与印加传统以及印加“Ayni and Minka”理念有着深层的联系,这是一种为共同利益而并肩努力的深刻承诺,也同样贯彻于在其他安第斯山脉国家推广植树造林的计划中。

“我们曾经是南美洲最伟大的帝国,就是靠着印加文化而团结起来的。”奥卡表示,“那是我们第一次团结在一起。我们第二次团结在一起,是为了发起一场打破西班牙的桎梏、争取国家独立的运动。现在是我们第三次团结在一起。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守护一棵小树。”

2019 年,英国财政部与帕萨·达斯古普塔爵士(Partha Dasgupta)接洽,希望就生物多样性经济学开展一项研究(这应该是英国财政部第一次委托开展此类研究),这位著名的剑桥经济学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在接下来18个月左右的时间里,达斯古普塔及其团队将科学、经济和历史证据与严谨的数学模型相结合,完成了《生物多样性经济学:达斯古普塔报告》。

这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报告于2021年 2 月发布。报告指出,经济增长给大自然带来了毁灭性的代价。该报告清楚地显示,人类正在以超过地球承受能力生活的方式破坏人类最宝贵的资源——自然界,并强调根据最新估计,人类需要1.6个地球才能维持目前的生活水平。

“经济预测常常谈论工厂投资、就业率和(GDP)增长,却对生态系统的现状只字不提。”今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地球卫士奖科学与创新奖得主达斯古普塔说,“我们现在必须考虑这个问题,迫在眉睫。”

这份报告是达斯古普塔四十年来努力打破传统经济学边界,揭示地球健康与经济稳定之间的联系的成果。

生物多样性经济学为“自然资本核算”这个不断发展的新兴领域奠定了基础,该领域的研究人员致力于评估自然的价值。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政府更深入地了解伐木、采矿和其他可能造成毁灭性影响的产业的长期经济成本,从而强化保护自然界的诉求。

“数十年来,帕萨·达斯古普塔爵士在经济学领域作出的开拓性贡献,让世界意识到了自然的价值,也意识到了保护生态系统的必要性。正是各种生态系统让我们的经济体、幸福和生活变得丰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表示。 

经济学是这织锦”的一部分

达斯古普塔于1942年出生于达卡,目前是孟加拉国的首都(当时还隶属于印度)。他的父亲阿米亚·库马尔·达斯古普塔(Amiya Kumar Dasgupta)是一位知名经济学家,对他和他的学术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达斯古普塔在德里取得物理学学士学位后,就到英国攻读数学,后来取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   

达斯古普塔在经济学领域作出了诸多重大贡献,也因此于2002 年被授予爵位。他为全球在可持续发展和自然资源利用方面的探讨奠定了方向,

“这是一个美好的想法:我们周围都是生产商品和服务的大自然工厂,包括授粉的鸟类、埋藏坚果的松鼠,以及我们脚下踩着的一切。”达斯古普塔说。

“正在发生的事物如眩目织锦,其中有许多事物是我们无法观察到的。然而,正是它们为人类和所有生命体创造了生存的环境。我们衡量经济成败的方式,整个经济学的章法,都需要建立在这片‘织锦’的基础之上。”

热爱自然

达斯古普塔对于如何在自然资源有限的世界中进行可持续生活这一课题的兴趣,可以追溯到他 1969年发表的经典论文《关于最优人口的概念》。20世纪70年代,在瑞典经济学家卡尔-高兰·马勒(Karl-Göran Mäler)的鼓励下,他针对世界上最贫穷国家中的农村贫困、环境状况和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形成了自己的观点,而这一课题在当时的主流发展经济学中是缺位的。

这一课题引领达斯古普塔进一步探索人口、自然资源、贫困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他也因此而备受推崇。

“我在这一领域做得很顺利,”达斯古普塔表示,“其中一个很有意思的原因在于,我没有竞争者。没有人在做这方面的研究。”

草原、森林和淡水湖是达斯古普塔最喜爱的生态系统。他认为,孩子们应该从小就学习自然研究,这门课应该和阅读、写作和算术一样,都是必修课。“这是一种对大自然产生某种感情的方式。你要是热爱自然,就不太可能把她弄坏了。”达斯古普塔说。

全纳财富

达斯古普塔坚定地认为, GDP不应该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健康状况,它仅仅是一个方面。他提出了“全纳财富”,这一指标不仅包含金融资本和生产资本,还纳入了劳动力技能(人力资本)、社会凝聚力(社会资本)和环境价值(自然资本)。

这一理念已经被纳入联合国支持的环境经济核算系统。这个系统有助于各国追踪环境资产、环境资产在经济中的使用情况,以及废弃物和排放的回流情况。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 已经制定了全纳财富指数。目前的统计对象包括约 163 个国家,而数据表明,1992—2019年,全纳财富年均增长1.8%,远低于GDP增速,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然资本的下降。

自然是一种资本资产

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倡议指出,预防、阻止和逆转生态系统退化迫在眉睫。达斯古普塔的《生物多样性经济学》也发出了相应的警告,包括珊瑚礁和雨林在内的关键生态系统正接近危险临界点,这会对经济体和人民的安康带来灾难性后果。

这份长达600页的报告呼吁大家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彻底反思,重新思考人类对于这种关系的重视程度。该报告指出,如果不能将“生态系统服务”纳入国家资产负债表,对自然的过度开采只会进一步加剧。

达斯古普塔说:“(这份报告)将‘自然是一种资本性资产’的理念引入经济学的思维中,显示了各种经济可能性如何完全取决于自然这个有限的实体。”

 

普尼玛·德维·巴曼博士(Purnima Devi Barman)荣获今年的地球卫士商界卓识奖。她从小就对鹳鸟产生了亲近,后来这种鸟也成为了她的毕生所爱。

巴曼五岁的时候就被送到印度阿萨姆邦布拉,和她的祖母在马普特拉河畔一起生活。由于与父母和兄弟姐妹分离,她伤心欲绝。巴曼的祖母是个农民,为了分散她的注意力,祖母开始带她去附近的稻田和湿地,教导她关于当地鸟类的知识。

“我看到了鹳鸟和许多其他鸟类。祖母教我关于鸟儿的歌。她让我对着白鹭和鹳鸟歌唱。这让我喜欢上了鸟类。”野生生物学家巴曼说。巴曼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都致力于拯救濒临灭绝的大秃鹳,这是世界上第二稀有的鹳鸟物种。

一个数量不断减少的物种

现存的成熟大秃鹳不到1200头,还不足100年前的百分之一。这种种群的数量急剧下降,一部分是因为其自然栖息地遭到破坏。随着农村地区城市化步伐的加快,鹳鸟赖以繁衍生息的湿地不断遭到破坏、污染和退化,被建筑物、道路和移动电话塔所取代。湿地孕育了丰富多样的动植物生命,但由于人类活动和全球变暖,世界各地湿地正以超过森林三倍的速度流失。

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冲突

在获得动物学硕士学位后,巴曼开始在大秃鹳领域攻读博士学位。但是,当她意识到许多曾陪伴她长大的鸟类已经不复存在,她决定把论文撰写的时间延后,把精力放在研究如何让鸟类存活下来。2007年,她开始了保护鹳鸟的运动,重点关注阿萨姆邦坎鲁普区内的鹳鸟最为集中、却又最不受欢迎的村庄。

在这个地区,鹳鸟因食用尸体、把动物尸骨运到树上筑巢(很多树木都是生长在当地居民的花园里)以及排放出气味难闻的排泄物而饱受非议。这种鸟类高约5英尺(1.5米),翼展可达8英尺(2.4 米),当地村民常常宁愿把后院的树都砍了,也不愿意让鹳鸟在里面筑巢。“这种鸟类完全被误解了。它们被当地人视为一种不祥之兆、霉运或疾病的载体。”巴曼表示,而她自己也曾因试图拯救鹳鸟的筑巢群居地而受到嘲笑。

根据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在2021年发布的一项报告,人类和野生动物之间的冲突已经构成野生动物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这种冲突可能对地球上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提供了一个动员全球社会重新平衡人类和自然关系的机会。

Hargila Army”

巴曼了解,为了保护鹳鸟(阿萨姆当地居民把这种鸟叫做“hargila”,即“吞骨鸟”),她必须改变人们对鹳鸟的认知,因此她动员了一批农村妇女来协助她。

如今,“Hargila Army”组织已拥有超过1万名女性成员。她们负责保护鹳鸟的筑巢地点,照料从巢中坠落的受伤鹳鸟,并组织“新生儿派对”来庆祝雏鸟的出生。大秃鹳经常被写进民歌、诗词、节日和戏剧中。

巴曼也向当地妇女提供织机和纱线,支持她们创作并出售带有大秃鹳图案的纺织品。这个创业项目不但能让人们了解这种鸟类,也有助于女性获得经济独立,提高她们的生活水平,让她们在挽救鹳鸟的工作中获得一种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

自巴曼的保护计划启动以来,坎鲁普区达达拉、帕查里亚和辛格马里村的鸟巢数目从28个增至250多个,目前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秃鹳繁殖地。巴曼于2017年开始建造高耸的竹制筑巢平台,供这些濒危鸟类孵蛋。几年后,当这些实验平台上孵化出了第一只大秃鹳雏鸟时,她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生态系统恢复

对巴曼来说,保护秃鹳就意味着保护和恢复它们的栖息地。Hargila Army 已经帮助许多社区在鹳鸟筑巢树和湿地周围种下 4.5万株树苗,以支撑将来的鹳鸟种群。她们打算明年再种植6万株。她们还在河岸和湿地开展清洁运动,以去除水中的塑料,减少污染。

“普尼玛·德维·巴曼开拓性的保护工作为成千上万的当地妇女赋权,让许多人开始创业,提高了她们的生活水平,同时帮助大秃鹳摆脱了濒临灭绝的危险。”环境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表示,“巴曼博士的工作表明,人类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冲突可以得到妥善解决,从而实现共赢。她强调了湿地的丧失对在湿地上繁衍生息的物种产生的毁灭性冲击,提醒我们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在巴曼看来,她得到的最大回报之一就是 Hargila Army 组织中潜移默化的自豪感,她希望她们的成功可以激励下一代环保主义者追逐自己的梦想。“在一个男性主导的社会里,女性从事保护工作是一件非常有挑战的事情,但 Hargila Army 已经证明,女性也能够有所作为。”

塞西尔·比比安·恩杰贝特Cécile Bibiane Ndjebet)在喀麦隆的一个偏远地区长大,对农村妇女经受的苦难深有体会。她看到母亲和其他人从早到晚地劳作,种植庄稼,喂养动物,抚育子女。由于传统社会文化习俗,许多女人在她们永远无法拥有的土地上艰苦地劳作。

“我当时意识到,女性非常辛苦,”恩杰贝特回忆道,“我想保护我的母亲,并为这些农村妇女争取权益,改善她们的生活。她们遭受着太多的苦难。”

这些早年的经历影响了恩杰贝特的一生。她将继续努力,成为非洲妇女土地权的主要代言人。三十年来,她一直倡导性别平等,同时也修复着数百公顷因为发展而遭到破坏的自然环境。其中包括600多公顷的退化土地和红树林,在她于2001年联合创立的“喀麦隆生态组织”的照看下,这600多公顷已经得到恢复。

为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授予恩杰贝特“地球卫士”(激励与行动奖)称号,这是联合国最高级别的环保荣誉之一。

人类已经改造了地球上四分之三的旱地,以专家警告“不可持续”的速度砍伐森林,使得湿地干涸,河流受到污染。

恩杰贝特是修复自然损害运动的带头人之一。

她的愿景催生了喀麦隆生态组织的一个旨在培训妇女于2030年内恢复1000多公顷森林的项目。

自2009年以来,恩杰贝特还作为她联合创立的非洲妇女森林社区管理网络(REFACOF)的主席,带头在20个非洲国家促进森林管理中的性别平等。恩杰贝特在国内外进行的倡导工作的重点是,鼓励妇女权益在环境政策中得到更广泛的体现。

2012年,凭借在动员民间团体可持续管理森林方面发挥的领导作用,她当选中部非洲森林委员(Central African Commission on Forests)会气候变化卫士。恩杰贝特还是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的一名顾问,这是一项旨在恢复退化景观的全球行动。

让森林保持活力

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妇女几乎占到了农业劳动力的一半,因而可以在消除饥饿和贫困方面起到关键作用。然而,妇女——尤其是农村妇女——经常面临土地所有权的问题,或在丈夫死后继承土地时遇到麻烦。

尽管存在这种偏袒现象,在喀麦隆等国家,妇女正在继续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在喀麦隆,约70%的妇女生活在农村地区,依靠从森林中采集水果、坚果和草药来养家。

“女性真的在推动复兴。她们在退化地区造林,植树,开垦苗圃,从事复合农林业。就连从事畜牧生产的人也种了树。她们让森林保持活力,”恩杰贝特说。

REFACOF支持妇女团体在退化土地上和红树林中植树造林,在喀麦隆和其他成员国建苗圃和果园。这个组织还在努力说服村长允许妇女在沿海土地上植树,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的缓冲措施。

通过更为广泛的、覆盖全大陆的倡导工作,REFACOF向20个国家的政府提出了森林政策的建议,以保障妇女在林业和自然资源管理领域的权利。

研究发现,如果农村妇女能够拥有和男子一样的获得土地、技术、金融服务、教育和市场的机会,她们农场的农产量可以增加20%至30%——这足以让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恩杰贝特说,当她问妇女们对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有什么期待时,她们提到了三件事:承认和支持她们在恢复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获取经费,以及知识共享。

恩杰贝特说,她受到了历代女性的引导——包括她的祖母、母亲和姐妹们。与肯尼亚环保活动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非洲女性旺加里·马塔伊(Wangari Maathai)的相识,也给她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并从此影响了她的工作。

“她说,‘告诉非洲妇女,要像爱护自己的婴儿一样爱护环境。告诉她们,去种果树吧。果树会带来食物和钱,同时这些树也会扎下根来,造福环境和人类。